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
  •    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辉腾简报

浅析人性管理M理论

来源:投资人的逻辑    阅读量:2636次    

人性化管理重人,是以人为中心,一切追求合乎中庸之道。从M的字形看来,更是四平八稳,左右均衡,十分切合“中”的特性。M的平稳均衡象征中国人喜欢的“不倒翁”精神,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

1. 人性化管理

我们要站在人性的角度谈管理:

第一,你要承认他是人。

第二,你要把他当人看待。

第三,你要想办法让他自己改变,管理就完成了。你不可能改变任何人,但是你可以让他自己改变。威胁利诱改变不了任何人,如果他自己想改变,他就改变了。

人是具有可塑性的,但是要靠自己。孔子告诉人们要自己反省,要自己修养,是有道理的。求人不如求己,要求别人来管你,不如自己管好自己;要求别人来改变你,不如改变自己,这就是中国哲学。如果依据这三个人性的要点来实施管理,便是人性化管理。

2. M理论有三向度

安人之道、经权之道和絜矩之道,构成了中国式管理的三个向度。一切管理措施均以安人为衡量标准;原则确定后,视企业内外环境的变迁而持经达权,以求制宜,谓之经权;衡量及变通时,将心比心,称为絜矩。

安人是仁的表现,经权是义的方法,絜矩为礼的态度,三者密切配合,才合乎中道。

① 仁为安人之道

仁引申为安人之道,只有用爱心的管理,人才能安。

管理的目的很单纯,就是安人。团体里有人不安,这个人一定会捣乱。有人认为,一些人天生喜欢打小报告,我不这样认为。人会追求自身价值,当一个人有正经事要做,而且受到大家重视的时候,就不需要捣乱了,他感到自身没有价值的时候,就坐立不安,开始作怪了。

员工能安、得安,才肯自愿接受塑染,配合组织要求,尽心权宜应变。

一名新员工进来后,我们不会立即让他开始工作。会问他家庭状况,帮助他把生活安顿好,再带他到各部门去转一转,让他和其他人打打交道,彼此熟悉熟悉。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情绪稳定下来,让他能安。

人不安是一切管理问题的主因,人是管理的主体,不是管理的对象。天大,地大,人也大。人性的尊严是管理者应该重视的课题,不能使员工因为丧失尊严而不安。

② 义为经权之道

义引申为经权之道。唯有合理的管理,员工才会自动应变,以求制宜。管理的一切措施都必须因时因地而制宜,才有成效。仁必须合义(宜),否则徒然把员工宠坏了,增加管理的困难,更使人对仁失去信心。

孔子主张君子必须得之有道,去之亦有道,取舍的标准在义。员工好逸恶劳,趋利避害,也是人之常情。管理者要视员工表现的善恶,善者爱之,不善者恶之。

对能够自动“安而行之”的成员,用爱心来关怀、珍惜;对于尚未自动自发的同人,要用“以德报德”的奖赏来激励,使其“利而行之”;少数表现欠佳的人,也应该“以恶报怨”施以适当惩戒,使其“勉励而行之”。管理者能够使好人好得恰到好处,恶人亦恶得恰到好处,便是合义的仁,才是合理的爱。

“经”是根本的管理原则,不可轻易改变;“权”指权宜应变,按照管理法则来应变,叫作持经达权。持经达权是按照“经”来从权应变。

儒家重视经权,即希望管理者有一颗仁心,而持经达权,以求合义。一切权变,务须“义之与比”,依义理而应变,才能确保变而能通。因此,经权之道是管理的应变过程。

③ 礼为絜矩之道

礼可以引申为絜矩之道。礼包含法,法是成文的礼,产生于礼之中。礼重在预防,法侧重于应报。管理者强调法治实在不如强调礼治。因为法治只能循法守法,礼治才能进一步对于非礼的不法行为防患于未然。这番道理正好符合絜矩之道。

作为组织成员,大家喜爱的事情,他也喜爱而乐于去做;大家厌恨的事情,他也厌恨而摒弃。每个人合理地将心比心,设身处地,遵循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道理,才能产生合理的规范、制度。

孔子的管理思想,以礼为起点,首先倡导管理制度化。但是他深知制度的制定“不可多也,不可寡也”。多则“法令滋章,盗贼多有”;寡则简陋而造成自由心证的流弊。

礼必须“唯其称也”,便是合乎“时”“位”而得其“中”。不过环境变迁,制度日久僵化,必定产生许多不能适应的毛病。于是孔子发挥“不停滞”的精神,认为管理制度化只是管理必经的阶段,却不是最好的管理形态。他主张管理制度必须“义之与比”,即依“理”而适时修订,同时在未修订之前,要有弹性,使管理者持经达权,因时制宜。

孔子“摄礼归义”,表示管理制度化后,还应该进一步合理调整,做到制度合理化。制度合理,大家比较乐于遵从。絜矩之道是管理必备的态度,也是制度合理化。

义是正当性,正当与否是一回事,组织成员接受不接受是更重要的一回事。人如果有仁心,则大公无私,便能够明辨是非,所以仁为义本,孔子更由义推到仁。组织成员立有“道心”,则其态度行为,必力求正当,而凡是合理的,也就由肯定而欣然接受。管理合理化之后,再进一步,即管理人性化。

人性化与合理化是制度化顺利有效的基础,管理者不重视人性化而追求制度化,乃舍本逐末。

孔子说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管理者“克己”(去私)“复礼”(循理),便是返显仁心。具有仁心的管理者,在创立、修订与执行制度时,成员才会信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