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来源:投资人的逻辑 阅读量:2260次
1. 管理的主体是人员
我们不主张把人当作管理对象,因为所有管理对象都有赖于人力完成。人本身不是资源,而是能够运用各种资源的主体。管理不是管人,而是管事、管物,管人以外的资源。把人纳入管理的对象,相当于把人当成了物。
在西方的人力资源观念中,人被当作资源去利用、处理,这是把人看成物,严重违反了人性。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的自主性、创造性最高,人性需要受到尊重。
如果把人当作一种资源,他就没有了自主性,没有了尊严,实在是一种大不敬。“敬”就是让对方感觉受到尊重,所以我主张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改为组织人员发展部门。因为组织是由人员组成的,人员有潜力,都需要发展,组织人员共求发展,要和组织的成长同步。
2. 管理人性化的趋势
管理人性化,或者人性化管理,就是顺应人性的需求去管。把人员的“向上心”激发出来,满足人员的自尊心,让人员在情绪稳定的环境下,心怀实现企图的希望。
最主要的目标是使人员乐于工作,安于生活。怎样才能让中国人高兴地做事情呢?记住以下三点:
第一,他只能卖力,绝不卖命。
第二,做事不坐牢。凡是违法的事情,你让他去做,他多半不会去做的。
第三,人性化管理的重点,在“理”他而不要“管”他。
管理的对象是人,把人当作人看,尊重其个性,发挥其理性,使人员在身心健康的快乐中,才会产生最高的工作效益。
3. 人性管理三大特性
① 了解人性,顺着人性的需求,施以适当的诱因刺激,可以引发适当的行为。
对中国人来讲,金钱不是最好的诱因。中国人是你给我钱,我不拿白不拿,但是想让我多付出,我还是不干的。你要看得起他,给足他面子,他随便你摆布。对中国人来讲,“高帽子”是非常管用的。
② 人的才能有个体差异,所以需要分工。然而互助又是人的本性,站在互助的大前提下,再来分工,合乎“站在合的立场来分,不可站在分的立场来合”的基本精神。
西方人对工作的分工很明确,职责表是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很清楚。中国人的分工往往不太明确,职责表是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,再加一条“其他”,“其他”就是互助的意思。你的“其他”与我的“其他”要合起来,要不然工作怎么做得好呢?
你也不做“其他”,我也不做“其他”,就有“三不管”了,很多事情就没人做了。所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完还不够,还要去照顾其他人。
③ 以目标管理为基础,分层负责,开放员工参与的机会,加强意见沟通,改善工作环境,给予合理保障。
中国人只要工作做不好,大家都有责任。中国人在群体里,更有约束力。所以“连坐法”在中国很流行。很多中国人之所以不会做违法的事,也是怕连累父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