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来源:网络(辉腾企管 整理) 阅读量:5971次
首先,我们谈谈为什么要类别持股?
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与Zynga的创始人Pincus,就是因为股权安排不一样,最后的结果也是天地之别,冰火两重天。
Zynga是美国著名的游戏公司,德州扑克、偷菜都是他们的。公司股份分为三类:
★ 发行给公众的是A类股;
★ 发行给团队的是B类股;
★ 发行给自己的是C类股。
读这家公司的财报,你会发现,创始人Pincus更狠:
★ 发行给公众的每一股是1票投票权;
★ 发行给团队的每股7票投票权;
★ 发行给自己的每股70票投票权;
Pincus要实现对公司强控制,天下人与我为敌,我依然可以控制局面。假定Pincus的持股是a,团队5%,公众就是95%减去a,如果要实现对公司的强控制,按照以上的安排,这个公式是这样的:70×a >35+(95-a);求解一下,你会得出答案:a应该大于1多一点,换句话说,创始人的股权即使稀释到了2%,依然可以对公司实行绝对的控制。
弱控制就是团队的弟兄们跟创始人在一起,其公式是这样的:70×a+35 > 95-a;最后解出的答案是,a小于1,就是说,即便我的股份稀释到1,只要我的团队跟我在一起,我依然可以控制公司。这就是最简单的因为发行了三类股份,创始人的控制力变得格外强。
而杨致远呢?当时他只是雅虎的一名普通股东,持股数跟Pincus差不多,比1.5多一点,比2少一点,但由于没有这种相应的设置,无法驾驭大局,最终被第二大股东,即投资公司Third Point(持股只有5%)赶了出去。
其次,再说说类别持股的本质逻辑。
从投资人的角度讲,他投资一家上市公司而给了上市公司创始人比较多的投票权,是投资人傻吗?答案显然不是。投资人绝不是买股份,而是买团队,骨子里边是看准了公司的未来潜力和这个团队实现潜力的可能性。
类别持股更有利于做大事。举个例子,我有一百块钱,如果全花在研发上,就意味着我从事一个高风险的行为,如果没干成,那就真的是打水漂了。但如果我只投2块钱,其他的钱都是别人的,即便是没干成,我实际损失不过是两块钱,但如果赚了,那就是用你们的钱赚来的。也就是说,像研发这种长期的风险性行为,当用别人的钱干的时候,存在一个风险规避效应。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有些公司是不太愿意投入研发,有些却公司花了很多钱去做研发。
另外一方面,如果我只投2块钱,去做研发,然后成功了,我也只分到了2%,我做这个事情值吗?这就涉及到一个激励效应的问题。而在风险规避效应与激励效应中间,一定会存在一个平衡点。换句话就是说,当你持股特别多的时候,你不愿意去冒风险;当你持股比较少的时候,你冒风险的激励是不足的。而在中间,恰恰有一段,你的持股不多不少,索性就选择一个长期的行为和风险相对比较大的行为。
这就是为什么创始人用类别股份的这种方式,他可以把这个事情做成。如果创始人每年都要为自己年度的业绩要操心,他是做不成大事的。比如京东,最开始就是亏,第一年的年报就是告诉你,我的亏损是不可避免的持续下去。为什么?因为要扩张业务版图,而恰恰是这种亏,打出了一片天,最终变成今天的大赢。
看来:谁有企业家精神,谁就应该有公司最多的权利!那么什么是企业家精神?事实上,类别持股背后的核心是盯准企业家,保护企业家精神。我理解的就是,凯恩斯的《通论》里,讲了一个词Animal Spirit,血气。
什么叫做血气呢?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,就好比一个无知者,就是干了。而且,他在说他要干的时候,你觉得这个人有病吧;隔了一年,他干成了,然后你觉得好像行;过两年,你又觉得他有病,又过两年,他又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