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来源:公司管理漫谈 阅读量:1570次
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,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,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。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。
作为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者,要深刻领会坚决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的重大意义,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治责任,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立足风险管理岗位职责,落实“对风险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暴露、早处置”的要求,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贡献力量。
一是要勤于“望闻问切”,努力做到风险早识别。抓好防控风险,前提是要精准识别风险,是要解决“防控什么”的问题。
各条线、各岗位要严格规范使用风险识别工具,将风险识别当做本职工作的应有部分,认真组织开展风险管理自评估、内部控制自评估和操作风险自评估,在“梳理中”发现风险。要坚持深入基层、深入条线开展调查研究,利用业务座谈、实地走访、数据分析等,在“活材料”中寻找风险。
要主动利用巡视巡察、内部审计、专项检查、外部检查等的资料、结论和发现的问题,对结论和问题进行复盘解剖、推演研判,在“分析中”挖掘风险。要持续开展对内部控制的连续监督和独立监督,保证监督流程与业务流程的高度嵌入,在“监督中”中识别风险。
通过由点到面、由浅到深,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多方位、多角度、多层次的“望闻问切”,努力做到对风险的早识别,为有效防控风险提供精准靶向。
二是要勇于“虚实辨证”,努力做到风险早预警。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”,早预警是风险防控最有效环节,是要解决“警钟响起”的问题。
要充分利用风险偏好体系和风险传导机制,明确在实现公司战略目标过程中能够承担的合理风险水平,确定风险管理总目标和分目标,确定各类风险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。运用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,将风险管理要求嵌入公司经营管理流程中,及时监控和报告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的执行情况。
完善对保险、市场、信用、操作、战略、声誉和流动性等七类风险的监测体系,科学设置监测阀值,通过对风险数据的深入挖掘,对重点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示。要注重对分支机构的风险监测,利用监测数据对其进行整体风险画像,实施对分支机构整体风险“红、黄、绿”的“脸谱式”预警管理。
通过全系统、多层级、多岗位的指标设置和监测,形成对风险的“虚实辨证”,树立起风险预警的“消息树”,做到风险早预警,为有效风险防控做到有的放矢。
三是要善于“标本兼治”,努力做到风险早暴露。风险防控既要治标、更要治本,要做到标本兼治,关键点是要让风险早暴露。
一方面,持续做好公司制度“立改废”工作,让制度及时、准确、全面承接监管规章政策的强制要求,切实符合公司经营管理的内在需求,恰当融合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,确保公司各项制度在风险防控工作中不缺位、不过时,有效率、有效果,能发挥制度管理风险、暴露风险的根本作用。
另一方面,持续做好公司《内部控制标准手册》更新完善工作,让“风险——控制”矩阵紧跟风险管理需求,让风险管理流程更好发挥规范作用。拓展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、操作风险关键指标监测、操作风险控制自评估三大工具的使用深度和广度,更有效地让隐性风险早暴露。
通过举一反三查漏补缺、补齐制度短板,发挥“风险——控制”矩阵全流程对风险“一网打尽”的功能,努力做到风险早暴露,形成“标本兼治”的格局。
四是要敢于“壮士断腕”,努力做到风险早处置。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,最宝贵的经验是处置要“早”,把风险事件处置在“萌芽”状态。
要健全和完善总、分公司风险处置应急管理机制,制定全面周到和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,明确在发生各类风险情形下的应对措施,尽可能减少内控风险的影响和损失。日常管理中,各机构、各条线要按规定开展风险应急演练,提升和保证第一时间应对风险事件的有效处置能力。
公司要强化各级机构负责人风险处置“第一责任人”的意识,要处理好权和责的关系,健全权责一致、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。公司要严格内部风险管理责任追究,对违反风险管理要求的行为,不管是否造成损失,都要依规进行严肃处理,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。
通过提高认识、提升能力,强化责任、强化奖罚等,形成对已发生风险当机立断“壮士断腕”的共识,努力做到风险早处置,让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。
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,对风险早识别、早预警、早暴露、早处置,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。既揭示了金融风险源头管控的重要性,也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科学指引。作为公司一线的风险管理工作者,要不断学习、深刻领会、强化实践,争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践行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