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来源:网络摘录 阅读量:2180次
中层,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,它本不应该存在。企业本不应该有所谓的高层、中层、基层之分,应该只有管理层、执行层。只不过由于管理者低效和无能,需要有帮人管理,才逐渐成为一个中间管理层,简称中层。
若问如何看待企业中层?答案不言自明——短期目标是:努力减少中层;终极方向是:消灭中层。
如果说管理的本质任务是克服熵增,那么,中层就是熵增的核心力量。比喻不太恰当,暂时这么表述,能明白就行,时间紧迫,无意在具体词语上精雕细琢——“明白与否”也是一个自然选择的筛子,提前筛掉注定被趋势淘汰者。
中层既远离执行,又远离战略、使命、价值观。既不想干,又不能对公司战略、使命、价值观做出有更大价值贡献。比员工有权力,没高层有使命。既蠢笨,又,敏感。 既缺乏存在感,又比高层和基层更渴望存在感。
所以,中层多倾向于把权力用到极致,甚至变态般的滥用。前面说了,反正既不能干,又远离管理战略、使命、价值观,不极致的使用一下权力,还能干什么呢?你看,贪腐到穷凶极恶地步的往往是中层。你说可怕不可怕。
雨阳禾核心方法论是“以本质为本”。观点向来尖锐,直指问题本质,从不闪烁其词,拐弯抹角。对此,绝非标新立异、哗众取宠、博取眼球。
在这个斗转星移、瞬息万变的世界,全球处于大周期的末端,产业链正在极速的深度调整,我们没有时间照顾谁的面子,接不接受,适不适应,悉听尊便。
我有一个更为残忍的看法:一个人在同一个企业的同一个中层岗位停留五年以上,那么,TA很可能成为问题本身,甚至是祸害。
中层的出路在哪里?要么,千方百计的做出更大贡献,成为高层;要么,下沉到基层,脚踏实地的去做一些实事。无它。
本质上来说,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克服组织官僚化和边际效应递减。边际效应递减就如同克服熵增一样,是任何组织必然面临的规律,和必然需要克服的问题,今天不展开谈这个。
以绩效考核作为底层驱动的组织设计,必然造成组织官僚化。要考核,就要有岗位设计、任务分工、管理界定;就要有数据采集、数据审核、价值跟踪、价值评判......。如此,组织就会无限扩张。扩展的结果就是组织战斗力衰减和对能量的过量消耗。所以,只依赖于绩效考核作为底层驱动的企业,最终也会因过度官僚化,而生命力丧失。
以使命、文化、价值观驱动为主的自组织,才是具有强大内生力,能克服官僚化,实现无限规模化发展的组织形态。是组织发展的终极方向。对此,可以自行思考,暂不展开讨论。
既然中层是个副产品,它本不应该存在,是管理者无能的结果。所以,要想解决这个问题,消灭中层不是根本办法,根本办法是消灭无能的高层。
既然消灭中层是管理的终极努力方向,那么消灭了中层,也就是消灭高层,只剩下一层,即:管理层。对消灭中层反抗最激烈的不是中层,而是高层,因为一旦消灭了中层,高层就不是再是高层了,对他们来说那太可怕了,太荒谬了。
中层也因此被长期纵容。消灭中层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,需要强大知识、能力、意志力。不能因难,而不做。即便永远无法达到这个终极目标,也要把消灭中层作为终极努力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