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来源:管理的常识 阅读量:3174次
一眼望去纷繁复杂的事物,如果去除一些枯枝败叶,就可以追溯到简洁而美好的本质。无论是技术研发,工艺设计,经营管理,还是组织架构,都是如此。因此,在职场中所做的一切,都要尽力看清其本质,积累正确的经验。
1、“总结”之中识英雄
佳能电子的科长级以上管理人员,每两周都要交一篇工作总结。总结中他们要简洁归纳“这两周内做了哪些项目,为了完成这些项目,实施了什么行动,得到了什么结果,下一个课题是什么”。没有什么比这个总结更能如实反映出部下的水平。
为什么这样下定论呢?理由在于如果汇报人不能时常保持“追求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-追究问题所在-追寻相应对策-追问对策效果”的循环型工作流程,总结就将变得索然无味,无字可写。不过,就算是无话可说,总结也得交,这该怎么办?有这种困扰的员工就会使用幻灯片的方式来写总结。在多数情况下,他们的工作乍看上去做得还是有模有样的。然而用心一读,就不是那么回事了——绕来绕去,看不明白他们的总结到底想说什么。要么就是感觉总结里写的是别人的工作,行文中经常会出现“好像”“可能”一类含糊的表达方法。我曾经反复强调,总说“可能”会毁了一个公司,连嘴皮子都磨破了。总结中要坚定地用“确定”来陈述自己的意见,否则便没有意义。但现在依然有很多不合格的总结,大概是因为我还不够苦口婆心。相反,脑子里一直装着问题,积极工作的人在写总结时的行文更为具体,能把想说的内容流畅地表述出来。同时,他们能够时常发现困难之处,并用具体的例子或数据进行补充说明。我在读工作总结时,也更加容易理解,更加容易针对困难指挥援助。我一定会仔细通读所有工作总结,然后亲笔写上反馈。
● 对于内容空洞的总结,我会用红笔在空白的地方写上大字:“请如实写出自己所做的工作。”
● 对于形神兼备的总结,我会充分予以表扬,然后在公司内部进行传阅。
● 有时还会明确指出传阅的人员和顺序——“请〇〇和××务必仔细阅读,作为参考”。
如此一来,即使员工手头工作再忙,也一定会细心阅读。对于货真价实、值得参考的工作总结,明确传阅流程和亲笔反馈是必不可少的。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,必须要洞察“手写”的力量,并加以灵活运用。我为什么会让管理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,抽出时间撰写和提交工作总结呢?这是因为把自己的工作用简单易懂的文字进行汇总,就是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重新审视的过程,还可以训练他们动脑进行统筹策划的能力。
有的人似乎觉得自己很明白,但在落到文字上时又迟迟动不了笔。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工作。
除此之外,撰写工作总结也是对理性思考和表达方式的锤炼。在撰写总结的过程中,员工可以掌握“项目是什么→为此做了什么→结果是什么→今后要做什么”的逻辑思维模式。如果总结文章能写好,上司在向部下传达指示时也会更加明白易懂,领导部下的能力也一定会不断提升。我年轻的时候,那时还是“佳能公司”时代,也曾无数次撰写和提交工作总结,也曾多次被领导批评“不合格”。但在这一过程中,我也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,提升了逻辑素养。可能有人认为,“工作总结”什么的已经是老古董了。
但是从了解一线的困境,洞察管理人员能力,锻炼理性思考能力等方面来看,工作总结可谓“一箭三雕”。
2、 决定工作流程的黄金法则
有人整天抱怨“我好忙,我好忙”,然而这些人常常因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搞得自己焦头烂额,怎么也不能踏实下来做好一件事。其实在大多数时候,这些人只是不擅长将工作分门别类,并且制订好合理的工作计划。由于思前想后而迟迟不能迈出第一步,就不可能产出任何利益,时间却全被浪费了。在企业里,这种事情是大忌中的大忌。
对于在一个组织中工作的人来说,给工作排一个优先顺序是非常基本的常识。其中,总的排序方针是“优先完成职位较高的人派发的工作”。总经理的指示是排在第一位的,其次是副总的,再次是公司里从上到下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。如果同时有多位上司安排了工作,就要按照上述原则,从职位较高的领导安排的工作开始做起。当然,员工也必须及时进行汇报。例如部长在安排工作时,员工一定要说明“总经理授意先完成××工作”。如果涉及客户或企业以外的工作,与上司的指示冲突时,必须要将实情上报,向上司确认应该如何进行处理。“工作有疑问,找领导商量”,养成这一习惯就不会犯错。
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把工作分成2类:1)可以独立完成的工作;2)不能独立完成的工作。
在工作中,要先完成可以独立完成的工作。在可以独立完成的工作中,要先从简单的工作做起。举例来说,如果现在有100件工作需要做,那么就先把其中最简单的30件完成。这样,脑力和体力上的负担就会减轻,接下来也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剩下的70件工作上。此外,完成简单的工作还可以让我们更有自信,更容易应对困难的工作。相反,如果我们从困难的工作开始做起,工作的数量便很难减少。好不容易完成了其中一件,却发现还有99件在等着自己。
工作迟迟没有进展,时间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。上司也会在心里嘀咕。
同时,自己的身心负担也会随时间加剧,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。因此,我们要从简单的工作开始着手。事实上,擅长工作的人也一定是这么做的。对于不能独立完成的工作,需要做的事也是显而易见的。我们要遵从上司的指示,一边根据需要寻求公司内外的帮助,一边推进工作。由于它们本身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,所以一个人唉声叹气是毫无意义的。遇到不懂的地方,就要低下头向懂的人请教。这样,几乎所有工作都能够顺利开展。我经常对部下说:“不要为自己不能完成的事情而烦恼,要多费脑细胞思考自己做得到的事情。”
然而,很多人不能分辨这两者的区别,任由时光白白流逝。当出现重大问题时也是如此,要尽早向上司汇报,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。问题已经发生,再怎么烦恼也于事无补,所以只要进行深刻反省,保证下回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好。我们必须把无意义的烦恼从脑中踢出去,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自己该做的工作上。
3、 申请与汇报一个也不能少
还有一些人,他们接手了一堆工作,结果像热锅上的蚂蚁,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这种人是“不懂也不问”的典型。所以他们才自讨苦吃,结果自然是一筹莫展,最后只能跑到领导那里哭诉。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,出现这种情况的员工大多是从高考录取分数高的大学毕业的。他们什么工作都接,出了问题一个人硬撑,这可能是高学历者的自尊心在作祟。这些人看上去非常优秀,也不喜欢与人交流,因此会让人以为他们的工作一直进展顺利,接着给他们安排更多的工作这其实是一个美好的陷阱,我曾经也多次尝到这类苦头。为了避免出现此类情况,最好还是让他们提交一份工作报告,说说目前的进展吧。
如果世界上有两种员工:1)工作过程中完全不向上司汇报,两周后就拿出成果的;2) 时不时地提交报告,一个月后拿出成果的。我一定会坚定地选择第二种员工!
上司可以通过员工的报告掌握工作进程,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下达必要的指令,或是提供帮助。此外,只要员工据实提交了报告,即便出现了工作太多忙不过来的情况,上司也可以在较早阶段帮助他们进行梳理。所以,对于自信心爆棚的员工,除了对一般员工提出的要求以外,还要时常地、反复地、不厌其烦地要求他们“据实提交报告”。
正确的指令和报告是完成工作所需的“根本”。执行了指令,要进行汇报;开展了业务讨论,要将讨论结果进行报告。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工作。此外,如果别人赋予了你权限,同时也就赋予了你汇报的义务。交给上司的“项目申请书”(领导签字盖章,申请项目执行的文件)和“项目进展汇报书”并不是一回事,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。说了不做,做了不汇报,这样的组织必然不会长久。反过来说,如果员工及时汇报工作进展,下达指令的上司也会从中获益。
例如,上司向A下达指令后,工作顺利完成了;但是相同的指令下达给B,工作却出现了问题。这就要求上司开动脑筋,想想为什么,然后运用于日后的工作之中。此外,如果员工在工作上遇到左右为难的情况,还可以这样汇报:“现在有A和B两个选择。我选择A,理由是××。请指示这样处理是否可以。”先在报告中列出选择和理由,然后进行讨论。但这种汇报方式只适用于水平一般的上司(或者是平均偏下),如果上司能力较强,可以不在报告中体现任何个人意见,只询问“怎么办才好”即可。如果不是这样的话,上司的关注点很有可能落在“为什么只有A和B两个选择”或是“为什么不能选择B”上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能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随机应变。为此,员工也需要在平日里观察上司,清楚上司是怎样的一个人,再思考汇报工作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