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来源:职场135 阅读量:2353次
昨天因为例会,下班时已经18:40了。要命的是19:30和人约了语音电话沟通的事情,我收拾完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,生怕自己会超时。
到家之后已经是7点30多了,我赶紧换鞋,进屋打电话。十几分钟后,我走出房门。爸爸有些不高兴,他问我究竟在干什么工作,有那么忙吗?回家连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吗?奶奶也在一旁抱怨我,都不回答她的话。
我一听到这样话,当时心里一阵恼火,想要对着他们一阵发泄。可是我爸那句你有那么忙吗?却又戳中了我的痛处。短暂愤怒之后,我开始反思自己,我才20多岁,在职场上既不是管理者也不是小领导,怎么就把自己忙成这样了呢?
这样的我真的是在努力吗?于是,我梳理了一下我每周都要做的事情。
每天包括原创文章一共写稿5篇;跟合作方谈合作事宜; 每周一次课程;这样看起来我每周也没有那么多事情啊,最大的苦恼也就是每天5篇稿。那我到底为什么把自己忙成这样呢?
什么是穷忙?
思维模式、努力方向、工作方式、时间管理到底哪个方面出了问题呢? 思考一阵之后,我发现上面4点我好像都有问题,可好像这4点我又都有改进。可为什么我还是在原地踏步呢?想要搞清楚我为什么穷忙,就要先弄清楚什么是“穷忙”。
◆ 穷忙
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,来源英文单词“working poor”,原指那些薪水不多,整日奔波劳动,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。而现在指的是,用忙的形式去填补某种空虚,或者用忙去遮掩某种能力上的欠缺。看到这里的我,恍然大明白我不是“忙”而是“茫”。
你是忙还是“茫”
是的,20多岁的我们没有家庭、没有孩子、没有那么多责任要担负。
我们其实根本没那么忙,不过是心里迷茫而已。我们不知道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该做什么。于是,索性有什么做什么。 用忙和低效努力来掩盖自己的迷茫和无助。
简单一点来说,你之所以穷忙,就是因为你在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目的,所以你要用低效地忙碌去掩盖自己的迷茫,并想从中得到安慰。 因此,我们真正需要改变的可能不是思维方式,时间管理方式,而是我们做事需要执行力和明确的目的性。
改变穷忙的根本
◆ 目的性
这个词语在从前的我的眼中,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。在我眼里凡是做事带有目的性的人,都是不择手段的人。
更可笑的是,我居然还信了“结果不重要,享受过程才重要”这样的鬼话。
这样的想法和认知,导致我在工作中做事缺乏明确的目的性。比如,之前有次自己策划和执行的一个Ps课程销售,就是因为我没有明确要完成的具体目标,最后导致整个课程效果极差。
这件事情给我打击比较大,也正是因为它让我幡然醒悟,我开始发现目的性对一件事情的重要性。
做事有目的性,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你放弃瞎忙,朝着确切的目标努力。
从自身实际能力出发去努力,才会让你避免做那些琐碎而无意义的事情。
◆ 执行力
关于它百度百科的解释是“执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资源、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,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,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。”
有效利用资源——规划
保质保量达成目标——效率
对一件事情的规划,就是看哪些事情是你必须花时间做的,而哪些事情是可以压缩时间做的。
比如,策划一次课程,最应该花时间的部分是联系讲师、确定课程内容、找推广渠道。
由于没有前期的规划,很多人会把写课程推广文案,甚至是建设直播间做为重要事情来做。
事实却是直播间建设和课程文案都是为课程内容服务,从执行角度来看,这些都是可以压缩时间来做的事情。
而关于效率我的理解则是,集中精力快速完成一件事情。比如我现在写的这篇稿子,我理想完成时间是2个小时,但这其中我刷了5次微博,浪费了很多时间。
结果稿子完成时间晚了整整一个小时,导致我今天又不得不加班完成明天要发的推文。
这就是低效能的努力,我看似在加班实际却是在浪费时间。
蒙田说:“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,就会丧失自己。”要告别穷忙,最先要做的就是告别迷茫。
对于习惯穷忙的我们来说最应该做的不是赚钱,而是想办法让我们的努力不付诸东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