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来源:网络(辉腾企管 整理) 阅读量:4988次
什么是倾听?大部分人可能觉得,倾听不就是听别人说话吗?
非暴力沟通所说的“倾听”,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,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。这件事说起来简单,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不具备这种能力,这也是倾听和理解、同情的不同之处。按照笔者的经验,虽然我觉得自己确实是在认真“倾听”,但实际上在听的同时,我已经不自觉地开始分析对方的问题,并试图给出建议、安慰,或者表达自己的看法。如果你大部分时候的做法和笔者一样,关心的只是别人说了什么,这些事情符合哪些理论,那么我们只是在诊断别人的行为、想法,而非倾听他们。
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倾听呢?不论别人说什么,我们都应该关注他们言语中所表达的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,也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。有时这些要素不会表现得很清楚,比如有人说你“太没有责任心了”,但他并没有表明他是基于观察到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,以及他的需要、请求是什么,这就可能需要我们通过询问来弄清楚。
不过非暴力沟通建议,在询问之前,我们要确保倾诉者得到了充分的表达。当倾诉者刚刚开始倾诉时,我们听到的信息可能只是冰山一角,而他们这时候最需要的往往是表达自己的感受,如果我们这时就询问他们的请求或表达自己的分析和意见,往往会妨碍他们的表达。一定要让倾诉者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。
如何判断倾诉者是否已经充分表达自己了呢?有两点标志:一是你感到谈话的气氛变得轻松;另一个更明显的标志是,对方停止了谈话。这时通常意味着他已经充分表达完了。如果你还是不能确定,可以再多问一句,比如:你还有什么话要对我说的吗?
当然,在倾听的过程中,我们也有“打断”的权利。当你发现对方始终无法弄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,你可以打断他,适当地提醒对方应该弄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感受和需求;或者,当你觉得气氛很沉闷时,可以选择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愿望。这样做不是以自我为中心,而是为了让倾听和谈话更有效果。
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,我们都能够去用心倾听。有些时候,我们自己也处于焦躁的状态,这时我们的倾听功能是关闭的。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。有时我们会发现我们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,一般来说,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。在许多时候,我们需要自己体贴自己。前联合国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道:“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,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。”当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,我们才有能力去倾听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