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
  •    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精品资料

为什么企业不做变革就做不了组织转型?

来源:网络摘录    阅读量:2917次    

一、模式识别能力,是管理者的重要能力

管理者,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,就是要拥有模式识别的能力。什么叫做模式识别?其实就是在各种环境中,能够看透表象,发现内在的基本规律。有一句话我们都很熟悉,可以存活下来的物种,并不是最强的,也不是最聪明的,而是对环境适应最快的。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——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

可是当我们来到今天,面对着诸多不确定性和未知,我反而认为,古尔德的间断平衡论,可能更能表现我们所处环境的进化状态。

间断平衡论是指,进化实际上是以一系列突发的进化性变革的方式在进行。这种一系列突发的变革的方式,实际上是以环境变化为诱因,然后形成进化平衡的不同阶段。这种间断的进化过程,使物种呈现周期的特征,出现繁荣、灭绝和重复。

为什么这个观点,可能更适合我们今天所处的进化环境?今天的任何一个微观创新,不再是微观的概念,反而是一个宏观的概念,就像ChatGPT,所有人都不得不卷入宏观趋势中。突然间,我们好像要被淘汰,我们好像必须得跟智能发生关联。所有的一切,恰恰就是这样的进化特征所表现出来。

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,数字技术的出现,不仅仅代表技术本身,也对我们习惯的稳定社会,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。这种冲击,不再是像达尔文说的那样,是长期积累进化的过程。它并不是简单的适者生存,它已经超越了我们现有的认知。所以,我们的困难、焦虑、疑惑、迷茫,不是来源于没有能力面对它,而是来源于我们没有找到识别的方法。

模式识别的能力,就是要去看,现存环境到底是怎样的基本规律。对于很多企业来讲,遇到最大的挑战,类似于这种微观形成宏观,出现繁荣、灭绝、重复的状态。这就是间断平衡的进化。

二、数字化转型,是当下的必由之路

上世纪50年代,标普世界500强,平均寿命是60年。到了2012年,寿命缩减到不到20年。过去的世界500强,50%的企业被并购重组,但还有50%活了下来。当时存活的平均周期超过40年。

可是2000年以来,世界500强企业中,52%的企业被宣布破产、收购或者兼并的时候,仅仅只有不到20年。企业面对的生存环境和困难,可想而知。但是,也会出现新的繁荣。旧有公司消亡,一些创新公司反而正在茁壮成长。

今天,我们都在跟随潮流,讨论GPT、AI,讨论物联网或万物皆数。但这是不够的,我们必须要改变认识这个世界变化的方式。能不能识别现有的模式,才是最重要的。比如,个人的生活方式、生活习惯、思维模式,企业的工作模式、商业模式、战略能力,这些会在什么时候失效?需要怎么进化?

对于商业领域,数字化转型就是繁荣或消亡的模式。这不是制造不安。身处间断平衡的进化模式中,恐怕我们不得不告诉自己,不做数字化转型,也许真的要消亡;做数字化转型,就有机会进入繁荣的阶段。

今天,或繁荣,或消亡,这是进化的基本规律和特征。而组织的数字化转型,是当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三、重塑组织,才能做好转型

组织的数字化转型,是企业借助数字技术赋能员工、顾客(客户)、产业伙伴,从而帮助企业无限接近消费者,最终为顾客创造全新的体验和全新的价值。其中有4个关键词。数字技术,赋能三种人,无限接近消费者,创造两个价值。这就是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定义。

沿着定义,就可以知道,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对企业组织,数字化转型有三个维度可以切入。

第一个是技术维度。很多企业,是用数字技术推动转型,以此切入的。

第二个是业务维度。

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,数字化转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,就是在被数字技术改造时,如何重新塑造组织?这就是第三个,组织维度。

这意味着,我们必须回答组织管理中三个核心的问题。

第一个问题,人到底该怎么办?如何让人更有价值,更有意义,更能创造,跟组织能够长期在一起?

第二个问题,目标该怎么办?在变化的世界中,如何找到确定的目标,找到实现目标的确定模式,找到实现业绩稳定增长的持续动力?这是目标的问题。

第三个问题,是结构。要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,把人跟资源组合在一起,实现目标,发挥人的价值?

在组织管理中,始终都是这三个问题。因数字技术的出现,它们都发生了变化,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?这是今天管理者面对的最重要的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