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
  •    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人力资源管理

品读“四书”中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名言

来源:网络(辉腾企管 整理)    阅读量:3983次    

       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,指的是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。

        1《大学》
        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
        译文: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,在于使人弃旧图新,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
        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
        译文: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,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,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,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,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,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,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。
        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。
        译文: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,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,身体自然也安舒了。
        君子有大道,必忠信以得之,骄泰以失之。
        译文:君子有个大原则,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,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。
        2《中庸》
       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

        译文:上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“本性”,遵循事物本性就叫“道”,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“教”。
        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,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。
        译文:喜欢向别人请教,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;消除消极的东西,而宣扬人们的善行;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,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。
        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
        译文:广泛地学习知识,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,慎重地加以思考,明确地辨别是非,踏实地去实践。
        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,谓之教。诚则明矣,明则诚矣。
        译文: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,这叫做天性;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,这是教育的结果。真诚就会明白事理,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。
        3《论语》
        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
        译文: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: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?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?老师传授知识,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了?
        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        译文:君子晓得的是道义,小人懂得的是财利。
       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        译文:知道的就承认知道,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,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。
        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        译文: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,无所收获;只是思考而不读书,有时就会空想,疑惑不解。
        4《孟子》
        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
        译文:尊敬自己的长辈,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;爱护自己的儿女,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。
        天作孽,犹可违;自作孽,不可活。
        译文: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,自己造成的罪孽是无法逃脱的。
        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。
        译文:父子之间要亲爱,君臣之间要有礼义,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,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,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。
       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
        译文: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,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受痛苦,使他的筋骨受劳累,使他的身体感到饥饿,使他的身子穷困,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,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,坚韧他的性情,增加他的才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