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
  •    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人力资源管理

如何巧妙应对面对年底离职高峰期?

来源:网络(辉腾企管 整理)    阅读量:3856次    

【案例&述求】“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和一些做企业的人交流。有次参加一个电视节目,一个企业老板给我讲了这么个事儿。他们是外向型企业,经常有机会把员工送到国外培训。前段时间刚有一批员工培训回国,其中有个女孩,回来就要离职,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节目里有个专家就问他培训合同签了没?他说签了,专家说你看至少有个约束,那老板说我签了又怎样?专家不吱声,说劳动合同带了吗?我给你看看合同条款怎么写的。我故事讲到这,大家知道出事了。出什么事啊?咱们暂且不说这个制度追诉成本有多高,就算这个员工赔了钱,这个钱企业拿到手了,员工还是走了啊。

各位,追诉赔偿对企业有意义吗?没意义。你唯一的结果还是给你干活儿的人没了。所以我们常说,理性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非常无奈。那老板就转头问我,说许老师您是人力专家,您给支个招吧。我说我也没招了,这样吧,我们换个思路。怎么办?我建议你开个全体员工大会,主题是什么?欢送这位员工。为什么这么做?这叫什么?这叫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思考。什么叫战略性思考?就是两点:第一,基于未来;第二,基于人性。”

人才流失、员工积极性不足,一直是企业管理面对的痛点问题。资深人力专家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玉林做客混沌,从专业的角度出发,深入分析如何管理优秀员工的难题。

01、战略性思考要基于未来

为什么要开全员大会?我要告诉我所有的员工,她服务于我的企业,她的成长得益于企业给她的知识帮助,当然她自己也非常努力,今天她能力提高了,长成了要走了。

既然人留不住,罚金拿了也没意义。不如把这笔钱作为对这个员工的最后一次奖励,奖励什么?奖励她的努力,她的成长,同时,希望她有一个更好的未来。

大家想想,如果这么做会是什么结果?不走了?那是不可能的,我没那么急功近利,用这点小伎俩来挽留决心要走的员工。走还是要走的。

那我在干什么?我在基于未来思考。我要通过我的投入,沉淀员工对企业的情感,增加他们转移的成本。

请注意,人力资源所产生的问题是过程性的,就像得了慢性疾病,生病的过程你一点知觉都没有,但是一旦感受到病痛,你治起来可就难了。

因此,对人的问题,要求我们一定是先投入,做防范性的制度设计,解决的是未来的问题。说通俗点就是“筑坝拦洪”。可我们往往不愿意这么做,我们总是等问题来了,再想办法解决,而那时候你的投入成本,一定会超出你的预期成本。

02、战略性思考要基于人性

这怎么理解?20年前讲这门课,我们上来第一句话,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。那时候大家对这句话几乎很少有真正的理解,包括我自己,好像这个以人为中心的管理,就是强调员工价值,给他们想要的,让他们高兴。其实那是最低层面的。

以人为中心的管理,实际上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中,必须高度关注于人性的特点。只有理解了人性的特点,你才把握了管理的原则,有了原则就有了思想,有了思想就有了方法。而人性是个哲学命题。人力资源管理,必须要有哲学的思考。什么叫哲学思考?简单来说就是要追问本质。其实很多时候,一碰到具体的事儿,我们就忘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。你想要A,但你就事儿论事儿,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结果是B。

举个例子,大家来混沌听我的现场课要抢票,好不容易抢到一张,一般不会迟到。如果是在外面上课,很多人迟到,老师一不高兴就拍桌子,怎么这么多人迟到啊?太不像话了。结果突然意识到,你拍桌子的对象就错了,迟到的人根本没来,来的这些人恰恰是你应该表扬的。本来想惩罚那些没来的人,结果来了的人挨了顿骂,可恶吧。

回到离职员工这个例子,我们制定赔偿制度是为了留住培养出的优秀员工,虽然制度要制定,制度要执行,但是按照制度执行,款罚了,钱到手了,员工也走了。你突然发现这个结果和我们的实际目的是不一致的。

这时候你该苦恼的,已经不是她走不走的问题,而应该是,为什么我的企业培养出的优秀员工,不能在我的企业里找到合适的发展平台?这才是本质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