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莅临辉腾企管

  •    服务热线:13983893373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人力资源管理

轮岗是降低人才流失率的法宝!开玩笑吧?

来源:HR聚乐部    阅读量:3343次    

    近日,LinkedIn发布《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》。数据显示:职场新人类——95后的头一份工作时长急剧缩短,平均7个月就离职。麦可思研究院同期曝光了2017届国内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33%的高离职率。一句话概括:高频的你来我往,正把很多企业变成“菜市场”!为了降低人才流失率,企业主们绞尽了脑汁:涨工资、送福利、搞团建。最近听说还流行一招:轮岗。从表面看,轮岗可以满足人才的多样化发展需求,而且不需要额外花钱,堪称“留才”妙计。可问到这条妙计到底神不神?很多HR包括公司老板,可能半天都在摸脑门…

01 理想的轮岗 VS 现实的轮岗

说到“轮岗”,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都会拍手叫好。毕竟网上对它的好评太多了!全明星阵容(据说IBM、谷歌、华为、联想、京东等明星企业都试过);打击官僚主义/本位主义无死角;多接触新事物,能让员工保持空杯心态,实现从单一能力到复合型人才的全面进阶;员工边学边实践,除了试错成本,根本用不着再花其他钱,这可比重金资助进修或培训划算多了。往细了讲:以前你在岗,老抱怨其他部门的童鞋不配合。现在你到了之前一直抱怨的岗位,还能不学会换位思考,提高团队协作性?再说,一个岗位待太久,容易形成惰性,不思进取。轮岗多好,既是激励,也是提醒,分分钟看你会不会被其他同事取代。

如此以来,大家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Balala…不过切换到实际应用中,很多企业却哑巴吃黄连,有苦难言。比如一朋友。她原先负责供应链端的出货和发货。近两年市场不景气,公司为降低成本,产线砍了一半,部门人力富余。恰好人力资源部门有人辞职,职位空缺。老板看她是老员工,平时做事又勤快,一纸轮岗通知书,就让她做了HR,还答应一年后如表现OK就擢升为人力资源部经理。她欣然接受了轮岗安排,不过上岗后心理反差极大。因业务不熟,又没人带,给公司及部门添了不少乱子。后来改让负责招聘,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她,电话约面试和现场安排手忙脚乱,同事都在背地里笑话她。她气不过,上岗不到1个月就辞了。老板觉得特没面子,也没挽留。还有一位哥们,计算机技术专业出身,毕业不过2年,经过3次轮岗,从研发转运营,后来转到做销售。第3年,他跳槽去一家新公司,大谈特谈自己经验丰富。面试官听完,只问了一句:“那你觉得研发、运营、销售,你哪个最专?”小伙子自感学到的多是皮毛,做销售时的业绩也差强人意,被问得半天说不出话。后来,他打算重新做回研发。不过2年没接触,专业已经生疏,他花了近1年时间才缓过来。

以上是两个失败案例。当然,通过轮岗把自己培养成“T”型人才的也大有人在。比如小鲸鲸的前上司,一开始是一位码农,后来出任咨询师、CMO、COO等职,样样都玩的开,在各大领域还积累了不错的经验和成绩。再比如现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,此前是一名工程师,进入万达后,完成从HRVP到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,再到公司董事、总裁身份的华丽转变。而跨岗任职,为其积累了深厚的综合管理能力。都说换岗是职位晋升的敲门砖,不过和调岗、升职等还是有所区别。呃,好像有点扯远了。

02 什么决定轮岗的成败?

同样是轮岗,为什么有的转型成功?有的铩羽而归?这就是今天想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:轮岗需要注意些什么,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?首先从动机看,轮岗很难成为降低人才流失率的有力手段。

一来,轮岗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,所需技能、知识储备、人脉资源等都要重新来过。对于一般人来说,显然不想这么折腾。即使有了解新行业,新知识技能的诉求,跳槽其实更容易操作,而且跳槽后涨薪可能性更大。

二来,轮岗自带风险。尤其是业务跨度大,工作复杂度、专业性高时,轮岗的风险和试错成本远比直接招聘高出许多。而且一旦轮岗机制设计不合理,不仅不利于“留人”,还可能直接“赶人”,导致人才流失更为严重。

轮岗如何有效地趋利避害?根据长期观察建议:

1、因人而异,因岗而异。

如果是在新员工中展开轮岗,关注的要点应该放在“人岗匹配”上。有些入职的新员工,可能并不喜欢当前岗位,或不能很好地胜任当前职务。这时,通过轮岗,帮助他们加深对企业各方面的了解,判断哪个领域的工作最适合自己,可以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,培训及二次招聘成本也会大大降低。如果是针对中层管理者的轮岗,核心应放在提高综合管理能力,培养复合型才能上。这时,通过学习汲取新知识,新技能,相当于额外为其创造了无形的机会激励和发展空间,一般人的接受度也会比较高。如果面向高层,这时轮岗的重心已经不能单放在专业知识、能力方面,而应该集中在培养领导能力、战略能力上,相当于提前为培养公司接班人做准备。华为公司的CEO“轮流坐庄”、阿里巴巴的高层轮换等就是典型的例子。“一刀切”的轮岗机制,不仅会带来巨大风险,还很容易事倍功半。

2、尊重员工意愿,做好配套工作。

不管企业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实行轮岗,最首要的,是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。如若不然,很容易引发员工不满,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,更甚者,可能滋生法律风险。举例来说,去年一朋友的律师事务所接到多起投诉案,无一不是公司采用非法调岗或轮岗形式,逼迫员工辞职,以便省掉补偿金。

遇上这种情况,员工是有权拒绝的,而且《劳动法》也对此有过声明: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试用条件,经与员工协商,可以调整岗位;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,规定的医疗期满后,不能从事原工作的;劳动者不能胜任原工作,可以调整工作岗位。

没错,要符合这3点,用人单位才能名正言顺地根据需要,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。一旦不符,很容易成为非法行为。所以,在企业执行轮岗、调岗时,最好依法行事,免得事情不成,反因劳资矛盾,吃了官司。即使执行,事前也最好征得原所在部门负责人、接收部门负责人、HR负责人以及员工个人的同意。此外,岗位变更后的薪资、福利等问题,也需要相应解决。

如果是“横向调动性轮岗”,岗位工资或许可以保持现有水平。遇上“纵向晋升性轮岗”或高危作业,依据“岗变薪变”的原则,还需要在薪资上予以一定补偿。具体可视实际情况而定。

在轮岗周期及比例上,企业还需注意以下几点:比如保持业务的可持续性。在这一点上,联想公司采用的是“上轮下不轮”策略:上级轮岗,下级就先不动,即使轮岗,中间的间隔也至少在半年时间。还有,轮岗最好不要太频繁。一般来说,一个员工在不同岗位之间的轮岗,最好要有1-3年的沉淀期。不然,员工容易顾此失彼,也很难积累足够的专业深度和厚度。

好了,轮岗的话题就讨论到这儿了。了解其中的利害得失,以后HR朋友们在执行时估计心里会亮堂许多。